家风家训小故事(合集11篇)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哄儿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只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孩子还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煮肉给孩子吃。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的家风家训。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重视教育的家风家训。
《岳母刺字》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驰骋沙场,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岳母刺字体现了爱国的家风家训。
《黄香温席》
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在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睡。黄香温席的故事体现了孝顺的家风家训。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了谦让的家风家训。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责备他:“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陶母退鱼体现了廉洁的家风家训。
《包拯家训》
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以严厉的家训来约束子孙,体现了公正廉洁的家风。
《司马光教子》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追求奢华。司马光的教子方式体现了节俭的家风家训。
《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人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体现了宽容礼让的家风家训。
《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他要求子女“勤、俭、敬、信”,通过家书不断教导子女做人做事的道理。曾国藩的家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启超的家风》
梁启超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以“爱国、进取、敬业、乐群”为家训,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子女。梁启超的家风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家风家训小故事(合集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