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和赏析
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和赏析
故事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睁开眼睛,发现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盘古一生气,就抓起身旁的一把大斧子,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天地间充满了生机。
故事赏析
- 体现民族精神与价值观
- 开拓创新精神: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展现了一种极具开创性的精神。盘古在混沌黑暗的世界中,凭借自身的力量打破旧有的混沌状态,创造出天地分明的新世界。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中华民族勇于突破困境、开创崭新局面的精神体现。
- 牺牲奉献精神:盘古开天地后,用自己的身体化为天地间的万物,这种牺牲自我、成就世界的伟大奉献精神,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变成了对世界有益的自然元素,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崇尚。
- 坚韧不拔意志:盘古在开天地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困难。他头顶天、脚踏地,坚持了数万年之久,始终坚守着不让天地合拢的信念。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实现目标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 反映古代宇宙观与自然崇拜
- 古代宇宙观呈现: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起源的朴素认知。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通过想象和神话来解释天地万物的形成。故事中的混沌状态象征着宇宙最初的无序和未知,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则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分离、秩序建立的理解,是一种对宇宙形成过程的浪漫想象,也代表了古代宇宙观的一种表达形式。
- 自然崇拜体现:盘古身体化作自然万物的情节,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太阳、月亮、风、云、雷、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生存的依赖,更是敬畏的对象。通过将这些自然元素与盘古的身体相联系,神话故事赋予了自然万物神圣的起源,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崇拜之情。
- 文学价值与文化传承
- 丰富的想象力:从文学角度看,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展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用巨人的身体创造世界这一情节构思奇特,如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等细节描写,充满了奇幻色彩。这种想象力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神话领域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启发了无数关于创世和奇幻题材的作品。
- 文化传承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将古代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宇宙观等文化元素传递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民间口头传承还是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现中,这个故事都在不断地强化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和赏析】相关文章